浮点数的存储

IEEE 754规定任意一个二进制浮点数V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:
V=(1)S×M×2EV=(-1)^S×M×2^E
例如下图是32位单精度浮点数存储模型(64位的双精度浮点数最高的1位是符号位S,接着的11位是指数E,剩下的52位为有效数字M)
img1
其中S表示符号位,当S=0,V为正数;当S=1,V为负数
M表示有效数字,1≤M<2(规约形式)
E表示指数位

eg:
十进制6.125,用拈加法写成二进制是110.001,等价于1.10001×22。可以得出S=0,M=1.10001,E=2
十进制-6.125,写成二进制是-110.001,等价于-1.10001×22。那么,S=1,M=1.10001,E=2
由于M默认这个数的第一位总是1,因此可以被舍去,只保存后面的小数部分。比如保存1.01的时候,只保存01,等到读取的时候,再把第一位的1加上去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节省1位有效数字。以32位浮点数为例,留给M只有23位,将第一位的1舍去以后,就可以保存24位有效数字

指数偏差
E为一个无符号整数,如果是单精度浮点数,E为8位,它的取值范围为0~255;如果是双精度浮点数E为11位,它的取值范围为0~2047。科学计数法中的E是可以出现负数的,所以IEEE 754规定,存入内存时E的真实值必须再加上一个中间数,对于8位的E,这个中间数是127(01111111)对于11位的E,这个中间数是1023。 比如,210的E是10,所以保存成32位浮点数时,必须保存成10+127=137,即10001001,127在这里叫做指数偏移值

规约形式的浮点数
如果浮点数中指数部分的编码值0<E2e20<E\leq2^e-2其中的e为存储指数的比特的长度(E不全为0或1)
比如,单精度(32-bit)的规约形式浮点数在指数偏移值的值域为[00000001,11111110],M的范围是[000…000,111…111]=>23-bit

eg:
十进制0.5的二进制形式为0.1,由于规定正数部分必须为1,即将小数点右移1位,则为1.0×2(-1),其阶码为-1+127=126,表示为01111110,而尾数1.0去掉整数部分为0,补齐0到23位00000000000000000000000,则其二进制表示形式为:

0 0111111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

非规约形式的浮点数
E全为0,M非零,这时,浮点数的指数E等于-126(或者-1022)即为真实值,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-127(这样是为了保证中间数据近似连续)有效数字M不再加上第一位的1,而是还原为0.xxxxxx的小数(规约浮点数的尾数大于等于1且小于2,而非规约浮点数的尾数小于1且大于0)这样做是为了表示±0,以及接近于0的很小的数字

±0
E全为0,M全为0,表示±0(正负取决于符号位S)

±∞
E全为1,M全为0,表示±∞(正负取决于符号位S)

NaN
E全为1,M不全为0,表示这个数不是一个数(NaN)

测试

1
2
3
4
5
6
7
int n = 9;
float* pFloat = (float*)&n;
printf("n的值为:%d\n", n);
printf("*pFloat的值为:%f\n", *pFloat);
*pFloat = 9.0;
printf("num的值为:%d\n", n);
printf("*pFloat的值为:%f\n", *pFloat);

img2
第一部分:
int类型的9在内存中是这样存储的(32位环境)

0000 0000 0000 0000 1001

将它的地址强转成float类型后:
其符号位S=0
8位的指数E=0000 0000
由于指数为全是0,它属于非规约形式的浮点数,尾数小于1且大于0,所以M=0.00000000000000000001001(小数点后有23位)
因此,浮点数V就写成:
V=(-1)0× 0.00000000000000000001001×2(-126)=1.001×2(-146)
它表示一个接近于0的很小的数字,十进制表示就是0.000000
第二部分:
float类型的9.0在内存中是这样存储的(32位环境)
9.0=>1001.0=>1.001×23=> s=0, M=1.001,E=3+127=130

0 10000010 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

强转成十进制,就是1091567616